首頁 後端開發 C++ 如何在 WPF 應用程式中執行後台任務而不凍結 UI?

如何在 WPF 應用程式中執行後台任務而不凍結 UI?

Jan 07, 2025 pm 02:45 PM

How to Execute Background Tasks in WPF Applications Without Freezing the UI?

在WPF 應用程式中執行後台任務

在WPF 應用程式中,通常需要在背景執行任務以避免凍結使用者介面(使用者介面).為此,開發人員需要一個滿足以下條件的機制:

  • 非阻塞UI 執行緒
  • 進度報告
  • 取消
  • 多執行緒支援

建議方法:基於任務API 和Async/Await

隨著.NET 4.5(或帶有Microsoft.Bcl.Async 庫的.NET 4.0)的發布,後台任務的推薦方法是利用基於任務的API和非同步/等待。此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 偽順序程式碼工作流程:開發人員可以編寫讀起來像順序工作流程的程式碼,使其更易於理解和維護。
  • 結構化異常處理: Async/await 提供了結構化的方式來處理異步

示例實現

以下程式碼示範如何使用基於任務的API 和async/await執行後台任務:

private async void Start(object sender, RoutedEventArgs e)
{
    try
    {
        await Task.Run(() =>
        {
            int progress = 0;
            for (; ; )
            {
                System.Threading.Thread.Sleep(1);
                progress++;
                Logger.Info(progress);
            }
        });
    }
    catch (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ex.Message);
    }
}
登入後複製

此程式碼與 UI 執行緒並行產生一個新任務,讓 UI 在後台任務進行時保持回應。它還包括異常處理,以便在任務執行期間發生異常時顯示錯誤訊息。

其他資源

有關在帶有進度報告的WPF 中執行後台任務的更多信息和取消支持,請考慮以下參考:

  • [如何在WPF 後台執行任務,同時能夠提供報告並允許取消?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2342842/how-to-execute-task-in-the-wpf-background-while-able-to-provide-report-a)
  • [4.5中的非同步:在非同步中啟用進度和取消API](https://blogs.msdn.microsoft.com/charlie/2012/03/14/async-in-4-5-enabling-progress-and-cancellation- in-async-apis/)
  • [非同步與等待](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dotnet/csharp/programming-guide/concepts/async/)
  • [非同步/等待常見問題解答]( https://docs.microsoft .com/en-us/dotnet/csharp/programming-guide/concepts/async/async-faq)

以上是如何在 WPF 應用程式中執行後台任務而不凍結 UI?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本網站聲明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泡泡膠模擬器無窮大 - 如何獲取和使用皇家鑰匙
3 週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北端:融合系統,解釋
3 週前 By 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熱工具

記事本++7.3.1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禪工作室 13.0.1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熱門話題

Java教學
1664
14
CakePHP 教程
1423
52
Laravel 教程
1318
25
PHP教程
1268
29
C# 教程
1248
24
C#與C:歷史,進化和未來前景 C#與C:歷史,進化和未來前景 Apr 19, 2025 am 12:07 AM

C#和C 的歷史與演變各有特色,未來前景也不同。 1.C 由BjarneStroustrup在1983年發明,旨在將面向對象編程引入C語言,其演變歷程包括多次標準化,如C 11引入auto關鍵字和lambda表達式,C 20引入概念和協程,未來將專注於性能和系統級編程。 2.C#由微軟在2000年發布,結合C 和Java的優點,其演變注重簡潔性和生產力,如C#2.0引入泛型,C#5.0引入異步編程,未來將專注於開發者的生產力和雲計算。

繼續使用C:耐力的原因 繼續使用C:耐力的原因 Apr 11, 2025 am 12:02 AM

C 持續使用的理由包括其高性能、廣泛應用和不斷演進的特性。 1)高效性能:通過直接操作內存和硬件,C 在系統編程和高性能計算中表現出色。 2)廣泛應用:在遊戲開發、嵌入式系統等領域大放異彩。 3)不斷演進:自1983年發布以來,C 持續增加新特性,保持其競爭力。

C#vs. C:學習曲線和開發人員的經驗 C#vs. C:學習曲線和開發人員的經驗 Apr 18, 2025 am 12:13 AM

C#和C 的学习曲线和开发者体验有显著差异。1)C#的学习曲线较平缓,适合快速开发和企业级应用。2)C 的学习曲线较陡峭,适用于高性能和低级控制的场景。

C和XML:探索關係和支持 C和XML:探索關係和支持 Apr 21, 2025 am 12:02 AM

C 通過第三方庫(如TinyXML、Pugixml、Xerces-C )與XML交互。 1)使用庫解析XML文件,將其轉換為C 可處理的數據結構。 2)生成XML時,將C 數據結構轉換為XML格式。 3)在實際應用中,XML常用於配置文件和數據交換,提升開發效率。

C社區:資源,支持和發展 C社區:資源,支持和發展 Apr 13, 2025 am 12:01 AM

C 學習者和開發者可以從StackOverflow、Reddit的r/cpp社區、Coursera和edX的課程、GitHub上的開源項目、專業諮詢服務以及CppCon等會議中獲得資源和支持。 1.StackOverflow提供技術問題的解答;2.Reddit的r/cpp社區分享最新資訊;3.Coursera和edX提供正式的C 課程;4.GitHub上的開源項目如LLVM和Boost提陞技能;5.專業諮詢服務如JetBrains和Perforce提供技術支持;6.CppCon等會議有助於職業

超越炒作:評估當今C的相關性 超越炒作:評估當今C的相關性 Apr 14, 2025 am 12:01 AM

C 在現代編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相關性。 1)高性能和硬件直接操作能力使其在遊戲開發、嵌入式系統和高性能計算等領域佔據首選地位。 2)豐富的編程範式和現代特性如智能指針和模板編程增強了其靈活性和效率,儘管學習曲線陡峭,但其強大功能使其在今天的編程生態中依然重要。

C的未來:改編和創新 C的未來:改編和創新 Apr 27, 2025 am 12:25 AM

C 的未來將專注於並行計算、安全性、模塊化和AI/機器學習領域:1)並行計算將通過協程等特性得到增強;2)安全性將通過更嚴格的類型檢查和內存管理機制提升;3)模塊化將簡化代碼組織和編譯;4)AI和機器學習將促使C 適應新需求,如數值計算和GPU編程支持。

C:死亡還是簡單地發展? C:死亡還是簡單地發展? Apr 24, 2025 am 12:13 AM

1)c relevantduetoItsAverity and效率和效果臨界。 2)theLanguageIsconTinuellyUped,withc 20introducingFeaturesFeaturesLikeTuresLikeSlikeModeLeslikeMeSandIntIneStoImproutiMimproutimprouteverusabilityandperformance.3)

See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