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数组实现二分查找的核心是利用有序性不断减半搜索区间,1. 实现时需确保数组已排序,否则结果不正确;2. 使用left
JavaScript数组实现二分查找,核心在于利用数组的有序性,通过不断将搜索区间减半来快速定位目标元素。这个过程需要数组预先排好序,否则二分查找将无法给出正确结果。
/** * 在一个已排序的JavaScript数组中执行二分查找。 * * @param {Array<number>} arr - 必须是已排序的数字数组。 * @param {number} target - 要查找的目标值。 * @returns {number} 如果找到目标值,返回其在数组中的索引;否则返回 -1。 */ function binarySearch(arr, target) { let left = 0; let right = arr.length - 1; // 循环条件 left <= right 是关键,确保在只有1个元素时也能正确处理 while (left <= right) { // 计算中间索引,使用位运算或Math.floor可以确保是整数 // (left + right) >>> 1 比 Math.floor((left + right) / 2) 在某些语言中能避免溢出, // 在JS里更多是习惯或微优化,Math.floor也完全没问题。 const mid = Math.floor((left + right) / 2); // 检查中间元素是否是目标值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mid; // 找到目标,返回索引 } // 如果中间元素小于目标值,说明目标在右半部分 if (arr[mid] < target) { left = mid + 1; // 移动左边界到 mid 的右边 } // 如果中间元素大于目标值,说明目标在左半部分 else { right = mid - 1; // 移动右边界到 mid 的左边 } } // 循环结束仍未找到,说明目标不在数组中 return -1; } // 示例用法: const sortedNumbers = [1, 5, 8, 12, 13, 16, 20, 25, 30, 35, 40]; console.log("查找 13:", binarySearch(sortedNumbers, 13)); // 期望输出: 4 console.log("查找 7:", binarySearch(sortedNumbers, 7)); // 期望输出: -1 console.log("查找 1:", binarySearch(sortedNumbers, 1)); // 期望输出: 0 console.log("查找 40:", binarySearch(sortedNumbers, 40)); // 期望输出: 10 console.log("查找 0:", binarySearch(sortedNumbers, 0)); // 期望输出: -1 console.log("查找 45:", binarySearch(sortedNumbers, 45)); // 期望输出: -1
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当我第一次接触到
Array.prototype.indexOf
Array.prototype.findIndex
binarySearch
首先,JavaScript数组天生是动态的,而且非常灵活,它不强制要求数组元素必须有序。而二分查找的核心前提就是数组必须有序。如果数组无序,你强行用二分查找,结果会是灾难性的,它会给你一个完全错误甚至误导性的结果。内置方法通常追求的是通用性和鲁棒性,一个需要特定前置条件的算法,如果直接内置,可能会让很多初学者掉坑里。
立即学习“Java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其次,对于很多小规模的数组操作,线性查找(
indexOf
sort()
所以,JavaScript的设计者们可能觉得,既然二分查找的实现并不复杂,而且它有明确的使用场景(数据已排序且需要多次查找),那么把它作为一个需要开发者根据具体需求自行实现的算法,而不是一个内置方法,反而更合理。这样既避免了误用,也让开发者能更清晰地理解算法的适用范围。
在实际编写二分查找时,我踩过不少坑,也对它的性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大的陷阱,毫无疑问就是数组未排序。这个错误太常见了,有时候数据来源不是你直接控制的,或者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数组就乱了。一旦数据无序,二分查找就会变成一个“伪随机数生成器”,你根本不知道它会返回什么。所以,在调用二分查找前,务必确认你的数组是严格有序的。如果不是,你得先用
arr.sort()
sort()
arr.sort((a, b) => a - b)
另一个常见的“小”陷阱是边界条件的判断。
while (left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left = mid + 1
left = mid
left <= right
left
right
关于
mid
Math.floor((left + right) / 2)
left + right
left + (right - left) / 2
(left + right) / 2
Math.floor
(left + right) >>> 1
从性能角度看,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 O(log N)。这意味着即使你的数组有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元素,查找也只需要非常少的步骤。比如,一个包含10亿个元素的数组,最多也就需要30次左右的比较(因为 2^30 约等于 10^9)。这与线性查找的 O(N) 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可能需要10亿次比较。因此,对于大型数据集且需要频繁查找的场景,二分查找是性能的保证。
但正如前面提到的,这个 O(log N) 的优势是建立在数组已排序的基础上的。如果每次查找前都需要排序,那么总成本就会被排序的 O(N log N) 支配,二分查找的 O(log N) 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二分查找最适合的场景是:数据只排序一次(或者本身就保持有序),然后进行多次查找。
二分查找的核心思想——“分而治之”,通过不断减半搜索空间来逼近目标——远不止应用于简单的数字数组。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模式,可以推广到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
比如说,你有一个包含对象的数组,每个对象都有一个
id
id
id
arr[mid] === target
arr[mid].id === targetId
arr[mid].id < targetId
arr[mid].id > targetId
left
right
再进一步,有时候你可能需要找到目标值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出现位置。标准的二分查找只会返回它找到的任何一个匹配项的索引。如果你想找第一个,当
arr[mid] === target
mid
right = mid - 1
left = mid + 1
甚至在一些非传统的“数组”上,二分查找的理念也能发光发热。比如,在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 BST)中查找元素,其查找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二分查找:从根节点开始,如果目标值小于当前节点,就去左子树找;如果大于,就去右子树找。这和数组的二分查找逻辑异曲同工,只是数据结构从线性变成了树形。
更抽象一点,当你在解决一个问题,发现问题的解空间(所有可能的答案)是单调的(比如,某个属性随着某个参数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且你可以通过检查某个中间点来判断解在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时,你就可以考虑使用二分查找来优化你的搜索过程。这在算法竞赛中非常常见,比如“在给定范围内寻找满足某个条件的最小值/最大值”这类问题,常常可以通过在答案的取值范围上进行二分查找来解决。
所以,二分查找不仅仅是一个算法,它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一种高效利用有序性来缩小搜索范围的策略。掌握了它,你就能在很多地方找到它的影子,并将其灵活运用。
以上就是javascript数组如何实现二分查找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java怎么学习?java怎么入门?java在哪学?java怎么学才快?不用担心,这里为大家提供了java速学教程(入门到精通),有需要的小伙伴保存下载就能学习啦!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